
背景
屯門新市鎮在1970年代開始發展,當中大興邨為早期入伙的公共屋邨,在1977至1980年陸續入伙。為應付大興邨居民的交通需求,九巴在1980年5月開辦66M線,方便乘客接駁地鐵及前往市區。當時地鐵通車不久,只有觀塘線服務,因此66M線最初以旺角地鐵站為總站,同時取消66線,直至1982年5月,地鐵荃灣線通車,66M線作為接駁地鐵的路線,故路線縮短至以荃灣地鐵站為總站,荃灣至旺角段由復辦66線取代。
路線演變史

66M線最初在大興邨開出後,會途經蔡意橋前往新墟至屯門市中心,然後駛入屯門公路、青山公路荃灣段、葵涌道、長沙灣道到達旺角,直至1982年縮短至以荃灣為總站。直至1986年,配合山景邨入伙,以及部份路線如57M、59A及59M線因皇珠路通車而改經該處,九巴更改66M線路線,改為途經鳴琴路、杯渡路及新發邨往荃灣,最初停靠屯門市中心,但在90年代曾取消,直至2004年2月才恢復。
1988年9月25日,輕便鐵路正式通車。政府為保障輕鐵收入,訂立「輕鐵專區法例」,規定66M線屯門區分站,往荃灣方向只准上客,往屯門方向則只准落客。此舉使屯門區居民和議員十分不滿,認為政府為了保障輕鐵利益,而只准乘客使用輕鐵來往屯門及元朗區內。政府為平息不滿聲音,特准在大興開設66X線,以不受當年「公共交通協調政策」的南不過深水埗的限制,以大角咀碼頭為總站。最終政府有1993年6月修改「輕鐵專區法例」,屯門區各車站可以自由上落。九巴為66M線往屯門方向增設屯門區區內分段收費,定價低於輕鐵車費,吸引乘客乘搭。
2001年6月,屯門新發邨拆卸並興建西鐵屯門站,仁政街需要暫時封閉。由於當年杯渡路不准右轉屯門鄉事會路前往屯門市中心,故66M線往荃灣方向無可避免需要繞路。當時66M線和66及961線,往市區方向改為由杯渡路左轉屯門鄉事會路往新墟,並在河傍街掉頭往屯門市中心。此安排直至2003年11月,西鐵屯門站總站建成,66M和961線往市區方向縮小繞路範圍,恢復使用仁政街進出。2010年3月,屯門站原總站被收回,其後興建瓏門和VCity,66、66M和961線改為來回方向在杯渡路旁的新總站自轉一周。
2014年10月,九巴在屯門重組多條路線,當中包括66M線不再途經杯渡路和屯門鄉事會路,改經青雲路及皇珠路,此舉方便了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的師生們。同時,其他路線亦配合作出以下改動:
(1) 原屯門站的乘客因此受影響。九巴安排60M線延長至屯門站,往屯門方向由安定邨後繼續向屯門鄉事會路前進,並改於屯門公園設分站,讓前往屯門市中心的乘客於該站下車前往。
(2) 61X線總站改為屯門市中心。換言之,除了來回程加停屯門公路轉車站外,61X線走線回復至2004年2月前。
設多項轉乘優惠,遍佈全港多區

66M線首個八達通轉乘優惠組合,是與城門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九巴在2002年7月前,在屯門區營運263R線,來往屯門市中心至沙田火車站,但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屯門區議員要求263R線常規化,每日提供服務,但最初遭九巴拒絕,但在2002年初加設屯門區M線轉乘城門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方便乘客前往沙田、大埔及北區,並可與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優惠同時使用(事實上,城門隧道轉車站為封閉式車站,乘客只能利用途經該站的巴士出入,故可以做到現金轉乘優惠,而使用八達通於該站轉車,收費系統是以分段收費形式進行,而且如是免費轉乘時,乘客更可以無需確認八達通車即可直接上車)。直至2002年7月,九巴終把263R線常規化,改為263線,但仍保留屯門區M線於荃灣轉乘城門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
同年,九巴加設66M線轉乘荃灣區內路線31、36、235及238M線的轉乘優惠。當中238M線的車費比九巴提供的轉乘優惠金額低,如乘客乘搭238M線往荃灣地鐵站方向,再轉乘66M線往屯門,兩程車的總車費反而比直接乘搭66M線便宜。
屯門公路轉車站在2012年12月開啟往九龍方向,66M線在一個月後,即2013年1月停靠該站。最初九巴只提供短途路線以「補差價」方式轉乘長途路線60X、61X、259D、260X及263線,並在2013年5月增設短途線之間以同樣方式轉乘,此舉最能方便66M線沿線乘客轉乘58M、61M或67M線往葵涌,或68A線往青衣。往屯門方向的轉車站在2013年7月啟用,所有停靠該站的九巴路線,可以在屯門公路轉車站或以後的分站轉乘66M線,次程可以免費轉乘。
龍運巴士在2013年5月安排E33線加經屯門公路轉車站,但轉乘優惠在2013年10月才提供。66M線往荃灣方向,到屯門公路轉車站轉乘E33線往東涌及機場,次程可減收$4,相反方向亦然。此優惠只能在屯門公路轉車站進行轉乘,否則會分開兩程收取該站上車的全費。此優惠直至2020年12月28日,E33線改經屯門赤臘角隧道而停止。不過,66M沿線的乘客,可以改乘E33P或A34線前往北大嶼山。
2010年代,龍運巴士為延續專營權,曾經加設A33線轉乘66M線,次程可減收$1的轉乘優惠。到了2016年11月,龍運巴士推出機場A線轉乘九巴獨營路線轉乘優惠,優惠金額為九巴車程車費,最高為$6。66M線屯門區沿線可以使用新的轉乘優惠轉乘A33X線往機場,或荃灣區可以轉乘A31或A38線。
2015年3月,九巴投得的「將荃線」290及290A線投入服務,其後更開辦290B及290X線。現時66M線設有以上四線的轉乘優惠,乘客可以使用更低的車費由屯門來往九龍東及將軍澳,而且免受258D及259D線在觀塘道經常塞車之苦。
增設雙向分段收費,但作用有限
九巴在2020年8月,推出八達通屯元天雙向分段收費計劃。此計劃於2021年4月,擴展至更多屯門及天水圍的路線,當中包括66M線。66M線沿線當中,九巴於鳴琴站及青雲站安裝車費回贈機,使乘客可以享受分段車費,回贈多收車費。
用車演變史
66M線最初使用兩軸非空調巴士為主,主要是利蘭勝利二型(G)及都城嘉慕型(M),並於1990年代轉用三軸版本的利蘭奧林比安型(S3BL),並一直維持至2003年,路線提升至全空調巴士服務為止。

空調巴士在1993年3月開始提供服務,最初使用11米版本的利蘭奧林比安(AL)及丹尼士巨龍(AD)。

特低地台巴士在2002年8月開始正式加入行走。當時天水圍的269M線因延長路線至祖堯邨,故不能再使用12米巴士行走,當時原屬269M線的Neoplan Centroliner型(AP)部份調往66M線。

2004年,九巴原屬荔枝角車廠的兩輛配電子路線牌的富豪奧林比安型(AV)調往屯門車廠,並長期成為66M線掛牌車,當時兩輛非特低地台掛牌車,正是該兩輛車。

2010年代,九巴購買12米單層特低地台巴士,當中包括Scania K230型(ASC)及富豪B7RLE型(AVC),一來取代舊款單層巴士,二來行走客量低但沒有用車長度限制的路線。66M線因客量低,故部份用車改為單層巴士。直至2015年,66M線改經青雲路後,客量有所提升,才回復全線使用雙層巴士行走。

九巴在2010年代,開始購買多款歐盟五期排放標準的雙層巴士,當中MAN A95型(ANMF)現時成為66M線的主力用車。
疫情肆虐,臨時提早尾班車
自2020年首季起,COVID-19於香港肆虐,當每次感染人數到達高峰時,政府會推行部份公務員「在家工作」,部份私人企業也會跟隨,導致交通需求下降。自2020年7月的第三波疫情起,當疫情變得嚴重時,政府會宣佈食肆禁止晚市堂食,導致街上變得冷清。在交通需求低時,66M線會被削減班次至每班間距不多於30分鐘。
2022年,第五波疫情爆發,政府重推上段所指的政策,本來66M線於晚上8時起已有減班行動,到了2022年2月11日,更臨時提早尾班車時間晚上8時。受影響的乘客,可以改乘57M線,或先乘搭58M、59M、60M、61M或67M線,到屯門公路轉車站轉乘66X、258D或960線到達目的地。此安排於2022年2月18日起,改為晚上10才開出尾班車。
延長路線,延至荃灣西
根據2022/23年年度屯門區巴士路線計劃,運輸署建議66M線延長路線,荃灣區總站改為荃灣西站,為屯門區路線中,唯一將會服務荃灣西,讓乘客可以利用其他路線,在屯門公路轉車站轉車站,往荃灣西提供53線以外的另一途徑。
此計劃於2022年6月26日落實,荃灣段總站改為荃灣如心廣場。往荃灣方向,沿原有路線駛到愉景新城後,會轉左西樓角路,荃灣站改停西樓角路的分站,然後駛經大河路前往新總站。往屯門方向,路線沿大河道開出後左轉西樓角路,到荃灣站總站後按原有路線行走。
精選圖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