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片段:
背景

天水圍在1990年代開始發展,來自不同地區的居民開始遷入天水圍,當中不乏來自東九龍,包括黃大仙及觀塘兩區的人。由於天水圍以住宅區為主,加上遷入天水圍的居民來自不同地區,而天水圍的就業機會不多,他們或會在原先居住地區就業或就學。因此,在上下班時間,來往天水圍及其他地區的交通需求十分高。九巴在1994年4月開辦269C線,來往天水圍及觀塘,最初只在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直至1998年提升為每日全日服務。
自八達通全面在九巴應用後,九巴推出多項八達通轉乘優惠及區內分段收費,當中更涉及跨巴士及鐵路公司間的轉乘優惠,覆蓋地區十分多,尤其是東九龍一帶。
開線初期:只提供繁忙時間服務

269C線在1994年4月開辦,最初只在平日上午繁忙時間由天瑞邨單向往藍田地鐵站,途經天耀邨及元朗大馬路。由於當時屯門公路在早上繁忙時間擠塞情況嚴重,因此當時269C線取道新田公路、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往東九龍,並在觀塘道沿途設分站。下午回程服務在1994年10月開始提供,並在1996年11月改為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雙向服務。
用車方面,當時主要使用雙層空調巴士如利蘭奧林比安(AL)及丹尼士巨龍(AD)
改經大欖隧道,提升全日服務

1998年5月25日,大欖隧道正式通車,九巴在翌日重組元朗及天水圍路線。當中269C線的重組重點如下:
(1) 改經大欖隧道、汀九橋、長青隧道、呈祥道及龍翔道,並提升至每日全日服務。
(2) 天水圍段延長至天水圍市中心,繼續途經元朗大馬路。
(3) 九龍段縮短路線至觀塘碼頭,往九龍方向在觀塘地鐵站下的觀塘道迴旋處轉入開源道,而往天水圍方向則途經偉業街、敬業街及茶果嶺道返回觀塘道。
九巴在大欖隧道收費廣場增設轉乘優惠。最初九巴在所有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的路線,向下車的乘客派發轉車票,乘客憑轉車票可以以優惠價轉車。當時做法是往九龍方向,乘客不論從什麼路線轉乘,轉乘269C線如持有轉車票均是補$7轉乘。往天水圍方向,乘客可以憑轉車票免費互相轉乘往元朗或天水圍的九巴路線。此制度在2002年改為使用八達通轉乘,並改為往九龍方向,如第一程車車費高於269C線,可免費轉乘269C線,同時改為兩個方向均可在大欖隧道轉車站後的所有分站進行轉乘,做法和在大欖隧道轉車站轉車時一樣。
另外,九巴所有路線在2000年第四季已經接受八達通付款,並開始在多個地區增設八達通轉乘優惠,乘搭指定路線組合,第二程可以減收車費,甚至免費轉乘。九巴至今在黃大仙及觀塘兩區增設多條路線和269C線之間的轉乘優惠,覆蓋範圍包括黃大仙、九龍城及觀塘區269C線未能覆蓋的地區,甚至包括將軍澳及西貢。此舉不但可以減輕乘客車費負擔,九巴也可以減少重疊的路線。
天水圍北多個屋苑在2000年開始入伙,但九巴在2001年才開始在天水圍北開辦路線。在2000年12月1日,全港首個跨專營巴士及鐵路公司的巴士轉乘優惠開始實施。當時九巴、龍運巴士、城巴和九廣鐵路實行跨公司轉乘優惠。天水圍的乘客可以先乘搭九鐵巴士659線到天水圍市中心總站,再轉乘九巴269C線、龍運巴士E34線或城巴969/969A線,次程可享有$1.5的轉乘優惠。這是九鐵巴士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和專利巴士營運商合作推出轉乘優惠計劃。不過,輕鐵天水圍新支線在2003年12月通車,659線因應輕鐵已可到達天水圍北而在2004年1月停止服務,意味此跨巴士及鐵路公司的巴士轉乘優惠同時結束。不過,九巴在大欖隧道的轉乘優惠計劃,正正可解決此組轉乘優惠後,天水圍北的轉乘問題。
在提升為每日全日服務時,269C線的客量十分高,在2004年分拆路線前,路線掛牌車曾達到48輛,為當時全港用車最多的巴士路線。另外,當時269C線要同時服務天水圍及元朗,在早上繁忙時間,天水圍的乘客已經佔了不少,九巴需要在朗屏加開特別班次,而且加開只途經天水圍沿途分站的班次才能應付。
由於客量高企,九巴在提升服務時改為主力以12米巴士行走,主要是當時新出牌的12米丹尼士巨龍(3AD)。同時,九龍灣車廠開始派車行走269C線,並一直維持至今。在第一代Neoplan Centoliner型(AP)投入服務時,269C線已開始使用此車款行走,而屯門車廠的第二及第三代同款巴士投入服務後,亦成為269C線特低地台巴士的主力。
2004年:路線分拆

九巴在2004年2月23日開始,分兩階段分拆269C線在天水圍及元朗的服務,重點如下:
(1) 269C線在2004年2月23日開始,不再途經元朗,元朗段由268C線取代。最初只在星期一至六的上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2) 在過渡期內,九巴在268C及269C線的服務時間以外開設第一代69C線,行走原有269C路線。
(3) 第二階段重組在2004年8月15日開始實行,69C線取消,268C及269C線改為每日全日行走,正式全天候「元天分家」。
269C線用車數目一度因分拆路線而減少,但直至本文發出為止,路線使用37輛巴士行走。
因應天水圍的人口增加,九巴在分拆路線後,先後在天水圍增設兩個早上特別班次:
(1) 最初在2005年10月,當時天恩邨永久巴士總站建成,九巴同時增設269C線天水圍北特別班次,只在上午繁忙時間提供往觀塘服務。此服務在2015年9月新增下午回程服務,並更改路線編號為第二代69C。
(2) 天慈特別班次在2009年5月新增,並一直維持至今,並在2019年配合屏欣苑入伙改經屏廈路及洪天路,方便該屋苑居民。
用車方面,最初用車主要和上文所指相同。到了2010年代,原有主力用車開始退役,九巴陸續改派歐盟五期的ADL Enviro 500 MMC型行走,先是12米版本(ATENU),其後獲運輸署批准使用12.8米巴士,故現時部掛牌車已轉用12.8米版本(3ATENU),以及富豪B8L型(V6X)行走。
新區內分段收費系統,為全港首創
九巴在2020年上半年,在屯門、天水圍及元朗部份車站安裝八達通收費回贈機,並經運輸署申請後批准使用。2020年8月8日,此分段收費系統正式推行,覆蓋包括269C線在內的17條屯門、天水圍及元朗路線。乘客使用八達通卡,乘搭往觀塘方向的269C線,上車時會先扣除全程車費$18.4(現時為$19.3),並在天水圍設有八達通回贈機的分站下車,並再次確認八達通卡,可享分段收費$4.3($4.6),即會回贈多收車費$14.1($14.7)。除了269C線外,天水圍內的路線最初還有69M、69X、269B、269D、276、276A及276P線可享同樣的分段收費,當中部份途經元朗的路線更可以利用該分段收費由天水圍乘車到元朗。
精選圖












































